西山区这一“绿美河湖”如何建成?

昆明西山发布2023-02-24 22:09:17

自全市启动实施


(资料图片)

“绿美河湖三年行动”以来

经县级自验、州(市)认定

昆明市2022年度绿美河湖名单正式公布

其中西山区滇池(草海湿地)入选

那么草海湿地

是怎样建设成为绿美河湖的呢?

一起来看看

西山区的主要做法吧

近年来,西山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滇池湖滨带湿地建设工作,持续从人力、物力、技术上投入。立足西山主城南片、西片、滇池西岸、螳螂川全域四个区域实际特点,以水质优良为目标、系统治理为导向;结合省级确定“退、减、调、治、管”五个方面,全面系统推进辖区水环境综合治理。截止2022年12月,已基本实现滇池草海湖滨生态湿地闭合,初步实现水循环通畅、生态功能突出、物种丰富、景美水清的目标。

坚持规划引导,强化湿地生态功能,兼顾景观功能,实现人水和谐。

规划引导,明确功能定位。结合城市及片区规划,确定滇池一级保护区范围为湿地建设范围,针对湿地建设前杂草丛生、生态单一、外来入侵物种危害严重、水体占比较小且流动不畅的特点,分片区、依据不同功能定位开展湿地方案编制工作。至目前,西山区共开展9个片区11个湿地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充分论证湿地治理思路,科学合理制定实施方案。

因地制宜,强调生态优先。西山区滇池草海湖滨带湿地提升整治中,始终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辅以必要性人工措施,宜湿则湿、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总体原则,根据湿地区位、功能定位、片区水质水文情况,将湿地分为2大类型(市政型湿地、功能型湿地),采用不同治理思路开展湿地提升整治工作。如将新河湿地、运粮河湿地、高峣湿地、王家堆湿地为功能型湿地,坝河湿地、伍家堆湿地、草海4号片区湿地、乌龙河湿地、王家堆湿地二期为市政型湿地。通过监测,湿地建设达到预期效果,共记录得鸟类119种(分属13目30科,其中常见鸟类则为32种),鱼类25种(分属5目12科24属),维管植物342种(分属95科250属)。

内延外扩,统筹周边水系。根据湿地沉淀、排除、吸收和降入滇水体解污染物的特点,构建湿地内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性、浮水性和沉水性群落,利用植物污染物降解能力,将市政雨水、入湖河道水体引入湿地塘库系统再净化、再处理,实现对入湖污染物进行拦截过滤,同时减缓入滇河道水体流速,有效调蓄径流、沉积泥沙,降低暴雨径流对滇池湖体水质水量的冲击。至目前,西山区已在新河湿地、坝河湿地、运粮河湿地建设完成7座取水泵站,初步实现了将入滇河道抽取到湿地中净化处理,进而消减入湖污染负荷的目的。

恢复景观,实现滇池草海沿岸大生态、大湿地、大景区格局。西山区通过科学合理整治,形成完整、闭合的滇池水生-湿生-陆生的群落结构,同时恢复特有鱼类,如金线鲃洄游通道、保护与滇池主水体相联的光滩、浅滩等生境,形成结构合理、水陆交错的生态带,实现生态功能与群众功能的有机统一,打造科普宣教基地及群众文旅休闲区域,实现生态与社会效益的协调推进。

创新建设模式,明确实施职责,引导社会主体参与生态建设。

强化职责,统筹湿地建设。西山区滇池草海湿地建设根据实施主体分为市级实施部分及西山区实施部分,其中市轨道公司作为片区土地一级开发主体,根据相关要求开展乌龙河湿地(草海3号片区)、高峣湿地(草海1号片区)建设工作;市滇投公司负责开展王家堆湿地、王家堆湿地二期项目建设工作,西山区政府负责征地拆迁及湿地建设指导工作。截止目前,相关单位负责的湿地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共完成湿地建设1971亩。

厘清职责,加快建设进度。根据市、区级滇池湖滨带建设管护职能职责,西山区明确滇池湖滨带湿地建设责任主体。同时,为加快湿地建设进度,在新河湿地、运粮河湿地建设中采用委托代建模式,将湿地建设交由片区开发主体及区级平台,从而做到湿地建设项目专业化。上述湿地已按时限要求完成建设任务,并经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的湿地建设成效评价,明确湿地各项功能全面达到设计要求。

整合社会力量,创新建设模式。草海5号片区湿地建设过程中,考虑到该片区湿地分布在5个子地块中。为加快湿地建设进度,西山区与各土地竞得人签订合同,以实物移交模式委托由各土地开发商负责实施,在相同时间段内同步开展湿地建设。该湿地各子地块于2020年4月进场,并于2020年12月全部完成湿地建设任务并通过验收,节省了建设时间。

昆明西山发布

来源:西山区水务局

编辑:杨锦佳

编审:胡涛 鄢意镜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